每晚23点,传道,谈心,解惑。今晚我们聊聊交易中的“认知变现”。
交易路,不孤独。欢迎来到《交易夜读》第21期,本期夜读精选自RIH投读会。
这两年有个高大上说法在投资圈流传甚广,叫做“投资是认知的变现”。大意是说一个人的认知越深刻,投资业绩就会越好。
嗯,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,让人几乎无法反驳。
但是可惜,有好多听起来好有道理的东西,其实很多都是鸡汤。
所谓鸡汤,就是你听的时候觉得好有道理,入口的时候甘甜鲜美,但是实质上没什么营养的东西。它无法指导你在实践中升级自己,没有告诉你如何知行合一,甚至这个方法本身在知行合一上就有很大的难度。
不久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到:分析与交易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。
有读者在公众号给我留言,他进一步提出来,很多看起来深度的思维可能是空转,对于交易没有帮助,甚至有害。
这位读者提的这个观点,姑且不论对错,至少是经过深度思考之后的结晶。今天我就着这个话题,继续深入来讨论。
跟团队喝茶的时候,我说,为什么长期来看投资稳定盈利是一件很少人能够做到的事情?
谚语有云:七亏二平一胜,最终盈利人的比例的可能不到10%。这里面就包括大量的聪明人无法盈利。
一个核心的原因,是投资行业成功的 “因果图”(这个概念是图灵奖得主朱迪亚·珀尔提出的)非常独特。我认为,投资成功需要三个结构的契合,一个叫认知结构,一个叫交易结构,一个叫心理结构。
三者缺一不可,下面我来展开讲一讲。
第一,认知结构。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才智,深度认知等等,都在这个范畴之内。
认知结构指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,理性能力,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,洞见规律的能力等等。
深度认知当然很重要,但是如果只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,这句话就错了。投资是认知结构,交易结构和心理结构三者契合之后的呈现,而不单单是认知的变现。
也就是说你认知做得再好,你的智商再高,你的逻辑水平再厉害,你的调研功夫做的再足,你依然只拿到了投资成功的要素的三分之一。
这就好比,打开投资成功的大门上挂了三把锁,而你只有其中一把锁的钥匙,你能说你就已经成功了吗?
再来看第二个结构——交易结构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交易系统系统本身也是结构的一种。
谈到交易结构有两个要点。
第一个要点,有比没有好。
你的交易系统好不好是个量的问题,而有没有是质的区别。如果你没有交易系统,就好比一个人上战场没有穿铠甲,基本上是死路一条。
第二个要素是,交易系统一定要闭环。
很多人的交易系统看上去要素齐全,开仓,平仓,止盈,止损这些都有了,但仅仅要素齐备,并不一定形成了闭环。
真正的交易系统闭环,是既能管理下行风险(熊市回撤的风险),也能管理上行风险(牛市踏空的风险)。
事实上就这一点来说,我们也吃过亏。我们之前的系统,对于下行风险的管理做得比较好,熊市的回撤控制很好,但是对于上行风险的管理有所不足。比如在今年一季度A股的井喷行情中,系统的反应不足,导致收益不够。
当然,现在我们经过迭代升级,已经做到了更好的闭环。
那么是不是你的认知足够深入了,交易系统也闭环了,就意味着投资一定能成功了呢?
对不起,依然还不是。
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,但是也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,叫做心理结构。
假设别人给你展示一个系统,历史的资金曲线非常的漂亮,净值一路创新高。请问,把这个系统送给你,你能赚钱吗?
也许你会说,这有什么难的,照着做不就行了?
可惜,事实没有这么简单,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,别人赚钱的系统到了你手里可能就不赚钱了。
因为这个交易系统,并不一定就跟你的心理结构相匹配。
在系统赚钱的时候,顺风顺水的时候当然皆大欢喜。但是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不顺的时候,都会有回撤的时候,都会有相对长时间煎熬的时候。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怀疑了,是不是这个系统失效了?尤其万一它还创了最大回撤的时候,你就更加慌了,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废。
这就是我经常讲的,即使你有一把绝世好剑,也不一定能用好。唯有人剑合一才可以。
唯有当这个交易系统是从你的认知,从你的心态,从你的经验,从你的大量测试中生长出来的,跟你合一的系统你才能用好。唯有经历了这个打磨的过程,这个系统才会逐渐跟你的性格和心态相匹配,逐渐合一。
没有经历这个过程,再漂亮的系统也是别人,你用不好。
以上详细展开分析了三种结构,分别叫认知结构,交易结构和心理结构。
那么,一个人同时拥有的这三种结构,它们刚好契合的概率大不大呢?
让我们假设一个中性概率,就是一个人能够拥有其中某一种结构的概率是50%,而这种结构恰好跟另外一种结构匹配的概率也是50%,那么请问,三种结构能够恰好契合的概率是多少?
50%×50×50%的结果,等于12.5%。
所以你可以想见,为什么说长期投资盈利是件小概率的事情。
当然,上面这个假设并不严谨,50%的概率的初始假设,随着你的努力,随着你的认知升级,随着你对自身心力的修炼,随着你经验的增长,这个概率是可以增长的。
所以对于具备不断进化能力的个体来说,实际成功的概率很可能比12.5%要高。
但是对于大样本的群体来说,最终能取得长期成就的比例,估计也就在这个数目附近了。
暂无评论内容